观点:刘润 主笔:万青 责编:莹莹 管理者要懂得识别公司里的“垃圾车”,及时清除他们,避免负能量扩散。 激烈争论 经常有同学问我,说在公司的管理例会上,总是遇见这样的场景: 公司某个产品的销量近期出现了大幅下滑,大家开会讨论。 我和一位员工谈他负责的项目季度销售目标,所欠差额该如何追赶。 我忧心忡忡,绞尽脑汁想要帮助他,谁知他却在不停抱怨: 目标没有达成,是市场环境不好。(谁上都不行) 指标没完成,是资源支持不到位,是客户难搞,是今年难度和去年不一样。(你上也不行) 你继续和他聊,其实公司已经给了很多资源倾斜,新渠道、人力支持等等。 他又开始喋喋不休,讲到经济不行,行业不行,客户不行,团队不行,总之什么都不行。。。。。。 你和他谈奖金制度,他和你谈这是画饼。 会议室里,团队成员听着你们的交谈,陷入了短暂的沉默。 紧接着,你就听到会议室里七嘴八舌开始激烈争辩,相互扯皮。 产品说,是销售不行,渠道不够好。 销售说,是市场不行,营销不够好。 市场说,是研发不行,产品不够好。 另外一个项目团队正充满斗志、准备全力以赴攻克大客户,见到这种情况,热情瞬间消失,开始摇头叹息。 这位同学叹了一口气,说道: 哎,我其实很看好负责这个项目的员工。 但同时,我也感到特别痛苦。特别心累。特别无力。 想帮助,却又感到无从下手。像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。 润总,我该怎么办? 我说,如果团队里有这样的员工,你要立刻在脑中拉响警钟了: 他,可能无意间触发了公司的“垃圾车定律”。 什么是“垃圾车定律”? “垃圾车定律”,这个概念,是美国心理学家大卫波莱教授提出来的,也叫垃圾人定律。 这个世界上,有些人就像一辆垃圾车,他们身上充满了负面垃圾, 抱怨、责怪、困难合理化、自私、愤怒、贪心、傲慢 随着垃圾越堆越高,他们就需要找地方倾倒。 如果你给他们机会, 他们就会把垃圾一股脑倾倒在你身上。 这就是“垃圾车定律”。 他们时常充满负能量,遇见压力,听不进任何道理。 也总是感到不满,一言不合就翻脸,特别容易情绪化。 甚至。。。。。做事没有底线,没有原则。 作为管理者,我们首先要懂得如何识别这些“垃圾车”,然后在企业里装一个垃圾分类“中央处理器”,坚决地过滤掉这些垃圾。 具体怎么做? 及时远离 首先,只招“成年人”。 什么叫做成年人? 小孩子才发脾气,成年人要做的不是抱怨,而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。 成年人就是那些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,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人。 他们有很强的自驱力,善于解决问题,而不是提出问题,表达情绪。 成年人渴望和优秀的人一起做有挑战的事,并且清楚自己和公司是平等的契约关系。 抱怨、责怪、习惯性依赖,把一切自身的不如意,合理化的归结为外界原因。 这就是没有成年,巨婴的表现。 其次,要学会识别三种人。 哪三种人呢? 原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、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在一次演讲时说过,有三种人进入公司,要尽快处理过滤净化掉。 他们分别是: 负能量的人,双面人,玩世不恭的人。 什么意思呢? 第一种:负能量的人。 眼里没光,只有消极情绪,负能量。 每天都觉得自己在迫不得已做事情,说不出“为什么而做,要做什么”。 而且没有方向感,对事情没有负全责的态度,遇见问题只知道抱怨,发泄情绪,甚至会觉得自己委屈。 第二种:双面人。 什么是双面人? 即媚上欺下。 对上级阿谀奉承,对下级声色俱厉。 这也是公司最大的内耗,“套娃现象”。 什么是“套娃现象”? 著名奥格尔维马瑟公司总裁奥格尔维,据说在一次董事会的时候,给每位与会者送了一套俄罗斯玩具: 套娃。 一个大的空心木娃娃,打开后,里面还套着一个小的空心木娃娃,再打开,里面还有一个更小的,一层层套下去,通常能有57个。 董事会成员们打开套娃到最后一层,发现最后有一张字条: 你要是永远都只任用比自己水平差的人,那么我们公司就会沦为侏儒。 你要是敢启用比自己水平高的人,我们就会成长为巨人。 这就是“套娃现象”。 为什么会出现“套娃现象”呢? 一方面,很多管理者有不安全感。 总担心招了比自己更优秀的人,有一天会取代自己。 为了能更好控制团队,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动机,甚至为了享受自己永远正确的地位,刻意招不如自己的人。 另一方面,水平差的人更容易沟通,非常听话,说1做1,永远做不到1。5,更安全,也更容易控制。 因为下属不如他,所以无论对错,总是赞同他,坚定执行他的决定。 最终企业越来越臃肿,效率越来越低。 这就是公司最大的内耗: 套娃现象。 对于媚上欺下的人,管理者要坚决清除,以免优秀员工因灰心、失望离开公司。 第三种:玩世不恭的人。 员工大致可以分为3种:自燃型、可燃型、阻燃型。 自燃型员工自我驱动,事到手上,就想做到最好。 可燃型员工需要他人驱动,适当激励,助推也可点燃。 阻燃型员工无法驱动,软硬不吃,完全无法激励。 不要对着石头浇水,一万年也不会发芽。 所谓的玩世不恭,即无法激励,无法改变,无法驱动。 这样的员工,应该及时清理和限制使用,他和公司目标不一致,行为极其不确定,特别容易在关键时刻掉链子,出问题。 共同进退 如何快速分辨公司里的垃圾车? 眼中只有自己的目标,用一切自己的、别人的资源,达成目标。 如果别人同时受益,乐见其成。如果别人因此损失,也管不着。 自己成功是唯一目标,其他顺其自然。 这样的人,就是公司里的垃圾车。 不同层次的人,思考的问题不同,做事情的方式也不同。 但愿意做事的人,总体分为3种状态。 对任务负责的人,说一不做二,敢于兜底,敢于扛事。 对目标负责的人,秋收按时交数,为了完成目标,知道怎么列计划,给资源,做沟通,看结果。 对梦想负责的人,从不找借口,不去埋怨,不玻璃心。 内心驱动行为,充满激情,认为工作是为了自己,积极利他, 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,知行合一,制定严密计划,快速靠近目标。 把所有人的成功作为共进退的唯一目标,才可如鱼得水、战无不胜。 职场、商场、情场皆如此。 应对变化,抗下目标,通过他人取得成果时的层级状态,决定了最终结局。 最后的话 你只能领导你喜欢的人。 你爱一个人,才愿意看到他的优点和长处,才愿意花更多时间帮助成长,才相信他一定行,才愿意给更多的资源、授权、空间。 你不爱一个人,你看到的都是问题、确认偏见、缺点、不断否定,自然也就谈不上激发潜力。 欣赏、喜欢、认同,信任,才能激发员工的斗志。 否定、打压、质疑,不信任,只会摧毁员工信心。 看谁都顺眼,和什么样的人都能相处, 心怀悲悯,才是一位优秀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。 但前提,人是对的。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在哪里? 在于是站在1楼,还是10楼,还是100楼看事物。 站在一楼看外面,都是细节,自己附近的那点东西,市井吵架,违章停车。 站在十楼看外面,能看到局部,细节慢慢消失,轮廓关联显现。 站在百楼看外面,就是看全局,你会体会到自然资源的分布,城市设计的气魄。 大老板的办公室在100楼,老板在10楼,你在1楼。 你看到的要细,他们看到的要远。 你是否愿意主动地跑到5楼、8楼,甚至10楼看看都能看到啥,再到1楼执行,会比较能够理解老板的考虑,并且不会遗忘细节。 这就是战略(strategy)和执行(execution)的区别。 战略的失败通常是因为站得还不够高,而执行的失败通常是因为下得还不够低。 你在几楼思考,又在几楼做事? 公司需要的,是成年人。 人对了,事就成了。